首页 > 参观游览 > 艺术展览 > 往期展览
纪念莫扎特诞辰260周年展
展览时间:2016/12/19-2017/03/15
展览地点:艺术资料中心环廊
  • 展览介绍
  • 展厅实景

谈起莫扎特,我们会想到很多个标签:天才、作曲家、传奇人物、古典音乐大师……是的,我们对于莫扎特太过熟悉,熟悉到可以对他浩如烟海的作品如数家珍;但是细细想来,又仿佛对他并不了解,他那如谜一般的一生,为所有为之疯狂的人们所迷恋、所追随!莫扎特从未模仿过任何人,虽然他综合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民族音乐珍宝,但并没有大杂烩一样的淹没掉了他的性格。莫扎特音乐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痛苦、挫折和委屈幻化为无穷无尽的爱,展现在他的作品中。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解读的莫扎特,是无忧无虑、高贵典雅、透明和谐的代表,但是在他的那个年代,公众认为他的音乐与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太过于沉重和复杂。每当我们看到十八世纪的这种评价,都不禁发笑,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笑声即是一种错误的偏见。优雅天真和精致装饰性的音乐只是莫扎特旷世奇才的一鳞半爪,不能代表他音乐的全部真谛。莫扎特看似简单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个具有无限广度的宇宙。


一、莫扎特生平 
在那个当时还属于巴伐利亚管辖下的美丽城市萨尔茨堡,1756年,天才的作曲家诞生了。莫扎特借助自己超于常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从一路结识的各位杰出音乐家那里吸取了大量精华。旅居巴黎的德裔作曲家约翰·肖贝特,或许是对幼年莫扎特影响最大的一位重要人物,结合曼海姆乐派的理想主义与狂飙突进运动的浪漫、狂放情感。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成为第二位对莫扎特影响巨大的音乐家。他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来指导莫扎特,将他引向了意大利音乐。从此,莫扎特开始转向声乐作品的高级形式——歌剧。

“神童”是世人称赞莫扎特最常用的头衔

1772年——1781年是莫扎特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这是莫扎特作品成熟的时期,也是他人生经历中最黑暗的一段时期。约瑟夫·海顿的创作成为莫扎特新的启示,在他身上,发现除了形式美和旋律美,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同样需要关注。这在他的g小调交响曲(K.183)中完美体现,一个更伟大的莫扎特站在了我们的面前。随后,他又去到了巴黎,法国喜歌剧质朴、生动的音乐和宣叙调的朗诵法风格吸引着他。1781年他创作的正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体现了他多种风格的融合,预示着他已逐渐接近成熟风格。

帕瓦罗蒂主演的《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

维也纳时期的最后十年,是天才作曲家最为辉煌的十年受到法国和德国启蒙思想的精神诉求才开始了自由支配的全新生活,与海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大家一起研习巴赫和亨德尔等大师的作品。这个时期的莫扎特创作的作品显示了他的成熟风格,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诸多大部头的重要作品多出自于这个时期。莫扎特重要的歌剧作品相继问世,《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


莫扎特一家(1780年),墙上的画像为莫扎特的母亲

窘迫与失望,是莫扎特最后三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魔笛》成为他最后一个阶段的戏剧创作中心。这部歌剧,使莫扎特重返德语歌剧的舞台,宣叙调中戏剧性的声乐和朗诵,成为所有德语歌剧的基础。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安魂弥撒》,是受一位匿名赞助者的委托而作。仿佛是上帝冥冥之中的安排那般,当《泪经》刚刚开始谱写之时,莫扎特那跳动的心和对于音乐永久的热爱,便永远停止了歌唱。


莫扎特最后一部作品《安魂弥撒》

二、莫扎特作品选介 
《费加罗的婚礼》的重唱是全剧的亮点,而不像其他歌剧那样是咏叹调。

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费加罗婚礼》(点击进入古典音乐频道音乐包“莫扎特效应”>>

《魔笛》被公认为是实现莫扎特毕生夙愿的一部歌剧,新颖、质朴、通俗是她最重要的特点。

国家大剧院制作莫扎特歌剧《魔笛》

《第四十号交响曲》K.550被称为“浪漫交响曲”,主部主题哀切的诉求是莫扎特作品中“歌唱式快板”所特有的。

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

《第四十一号交响曲》K.551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以其壮丽威严而著称,它那金碧辉煌且坚实细密的结构,极具王者风范。

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莫扎特第41号交响曲

国家大剧院近期莫扎特作品相关演出 
2016.12.08 维也纳爱乐K+K音乐平台室内乐音乐会 
2016.12.04 伊沃·波格莱里奇钢琴独奏音乐会 
2016.11.05 吕嘉与万捷旎演绎莫扎特 
2016.11.04 “咏叹之魅”萨宾·梅耶与慕尼黑室内乐团音乐会